近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管、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侨务工作研究》杂志刊发了我校九三学社主委张宗明等撰写的《文化认同视角下中医惠侨工作探析——以江苏省中医惠侨工作为例》文章。文章围绕中医惠侨工作,提出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创新观点,为新时代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术参考。全文如下:
文化认同视角下中医惠侨工作探析——以江苏省中医惠侨工作为例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随着中医药在健康保障中的特色作用日益发挥,中医药在服务发展大局、传播中华文化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医惠侨也成为增进海外华侨华人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江苏中医惠侨工作起步较早,在建立长效机制、拓展服务途径、丰富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本文以江苏中医惠侨工作为例,探索文化认同视角下的中医惠侨工作,审视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做好中医惠侨工作提供参考。
一、文化认同概念辨析
文化认同作为个体的文化归属和价值支点所在,成为维系群体秩序的“黏合剂”,是 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深层基础。当前,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提高对本土文化的重视程度,这不仅是凝聚本国民众向心力的有力举措,也恰恰说明了文化认同对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文、中餐、中医药、武术、书法等,都可以成为拉近海外侨胞与祖国距离、强化文化认同的有力载体。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中医院向数十个国家的侨胞提供芪参固表颗粒、防流感香囊,无锡、连云港、扬州等地向海外侨胞提供中医药健康咨询,得到了广大侨胞的好评。
华侨华人遍布全球,他们身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思想和情感中都标记着中华文化的烙印,很多华侨华人十分认同中医药。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母体中孕育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在理论方法上,还是在价值观念上,均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留下了文化母体深刻的印记。中医药服务海外华侨华人,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二、发挥侨胞作用是促进中医药海外传播的桥梁
在文化认同背景下,加强中医惠侨工作,是增进海外华侨华人认同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在服务侨胞的同时,得到侨胞的广泛认可,也借助华侨华人的口碑相传、平台媒介等,向更多的华侨华人、国外民众传播,使中医药走进更多国家和地区。在此过程中,华侨华人成为助力中医药海外推广传播的有效中介和桥梁。一些侨领、华侨在国外深耕多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自发主动宣传中医药,为中医药在当地社会合法化争取了更多可能性。中医药与侨胞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医惠侨工作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江苏省中医惠侨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江苏不是拥有华侨华人最多的省份,但在中医惠侨工作中主动谋划,积极发展中医惠侨服务,逐步在全省范围掀起了中医惠侨的热潮,推动“以侨为桥”传播中医药文化。
探索建立中医惠侨长效工作机制。2021年4月,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省中医惠侨工作的意见》,这是国内出台的第一部中医惠侨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四个一”的中医惠侨发展格局,即形成一张全省中医惠侨发展蓝图、一个覆盖全省市县区的中医惠侨网络、一个中医惠侨平台、一个中医惠侨联盟。2024年7月,江苏省侨联、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发布《江苏省中医药惠侨行动计划》,省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侨联)和相关中医医院签订协议,推动中医惠侨工作常态化开展。
探索建立中医惠侨基地。2017年12月,依托江苏省中医院,成立全国首个中医惠侨基地—海外江苏之友中医惠侨基地。该院没立健康产业办公室专职负责中医惠侨工作。2018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与美国洛杉矶中医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洛杉矶中医惠侨基地。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设立中医惠侨基地50余家。南通、泰州所辖县(市、区)均成立中医惠侨基地,实现了县级全覆盖。
不断拓展中医惠侨服务。江苏探索中医惠侨新模式、新功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侨胞满意度。江苏省中医院开通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提供国际远程会诊服务,运用5G技术开设线上“橘泉中医智慧讲堂”进行远程中医教学全球直播,共享优质中医药教育资源。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面向海外中医从业入员举办线上线下培训。常州市举办孟河医派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阿联酋等海外孟河医派传人参会。苏州市举办“同心向党,侨爱苏州”活动,继续开展圭亚那医疗队中医惠侨工作。南通市举办“中医惠侨走进华侨村活动”。镇江市组建中医惠侨专家库,举办“暖侨关爱——送医进侨企义诊活动”。泰州市开展“天涯同心•侨爱同行”中医惠侨志愿服务,举办“关注侨胞侨眷生活和健康”中医惠係专题议事协商活动。
四、文化认同视角下中医惠侨工作存在问题
中医文化认同的引导力度不够。受到文化环境、思维认知、所受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对中医文化的认同还有较大差异,部分华侨华人对中医药的认同度不高,一些华裔青少年由于从出生到成长都在国外,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完全陌生,针对这部分人群的中医药文化认同需要进一步引导。
中医惠侨协作机制有待完善。中医惠侨涉及中医药和侨务主管部门、中医医院、侨务机构、侨胞群体等。目前中医惠侨工作多是侨务部门牵头组织,或是中医医院与相关机构、侨胞个人联系开展,尽管有的惠侨活动效果很好,但仍然比较分散,不成规模,相关参与主体尚未建立起紧密型协作机制,与中医惠侨有关的多种资源也没有充分整合,多方协作、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巩固完善。
中医惠侨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从服务内容看,中医惠侨多以义诊、咨询、讲座、参观等为主,专业培训、研讨交流、深度体验等项目开展得较少。从活动周期看,多为短期性活动,长期合作开展的活动较少。从社会宣传看,中医惠侨的亮点挖掘得不够。从共赢角度看,“中医惠侨”效果较好,但“侨促中医”还不够。
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缺乏。中医惠侨具有对外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这就要求开展中医惠侨工作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业务技能熟练、语言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正是实际工作中所缺乏的。应当看到,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医药海外传播的日益扩大,今后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因此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培训不容忽视。
五、文化认同视角下中医惠侨工作对策建议
加强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宣传引导。创新中医惠侨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引导广大华侨华人增强中医药文化认同。建议有针对性地组织中医惠侨服务活动、华裔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中医药文化研学体验等活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吸引华侨华人积极参与,通过体验中医药特色服务、参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方式,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医药文化,学习中医药知识,增进了解与认同。
加快完善中医惠侨服务机制。随着广大侨胞多元化需求的增长和中医药国际传播的需要,中医惠侨工作还会涉及外事、文旅、商务等部门以及相关学校、社团、企业等,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协作、完善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中药企业、文化机构、餐饮企业等参与中医惠侨工作,逐步将中医惠侨发展成为以中医药服务为主,教育、文化、旅游、餐饮等服务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服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逐步探索构建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机构参与、社会支持、侨胞满意的中医惠侨发展“大格局”,协同推进中医惠侨工作和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提升中医惠侨服务水平。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中医药服务是做好中医惠体工作的重要保证。(1)要加選中医药自身能力建设,保持和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讓得广大侨胞的信任与支持,为开拓中医药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验。(2)要优化中医药规泡化服务流程,提升中医惠伤服多物率,完善线上预约、手机支付、电子病历等服务功能,优比侨胞就医体验。(3)要促进互联网与中医药深度融合,积股利用现代科技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惠侨”服务,开展远得会诊、视频直播、线上培训等服务,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4)要加强江苏中医惠侨品牌建设,积极推介江苏中医药文化特色,扩大江苏中医药品牌效应。(5)要进一步发挥侨跑资源优势,推动更多中医药医疗、科研、教育、文化项目在海外落地实施。
加快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省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训,培养建立一批符合中医药开放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中医药机构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时应将是否具备对外工作能力作为评判标准之一予以考量。同时,研究制订相应激励政策,调动中医药工作者参与中医惠侨、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中医药开放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六、结语
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要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起来,需要中华文化的不断传承和送养。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中,中医药凭借其健康特色相文优魅力,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华人的健康桥梁和精神经带。申医惠侨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其价值意义愈发凸显。中医惠侨作为一项政策性、实践性、操有性致强的全新工作,江苏的探素提供了积极的经验信鉴。在列外交流目益频繁的今天,需要进一生完善政策机制,发解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展服务范围,培养更多中医药专业人才多中医惠侨等工作中,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助力全球健康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