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和问题
泰州市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根据2023年发布的《泰州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7.5万,占常住人口的28.25%,老龄化程度在全省仅次于南通,位居第二。
这一趋势对养老服务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养老服务需求量巨大且复杂,传统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然而,目前泰州市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存在显著不足:一是人才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截至2024年底,泰州市共培训各类养老服务人才超过3000人,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专业化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比超过50%,这在泰州市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尽管泰州市多所职业院校设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但课程内容与实际行业需求存在差距,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实习安排阶段,缺乏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三是实践场景欠缺。截至2024年,泰州市仅建成2家省级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分别位于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市养老护理员协会,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四是现有实践教学场地利用率不高,泰州市目前2所本专科院校配有护理学校内实践教学场地设备及师资,随着招生人数减少,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率下降,如何提升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率,服务当地养老产业是亟待解决的。
基于此,推进泰州市校企融合共建养老实训基地迫在眉睫。这不仅是解决当前养老服务人才瓶颈的有力抓手,更是推动泰州市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原因分析
(一)政策推动力度不足
目前,泰州市共有22个政府职能部门,包括民政局、人社局、卫健委等,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中。这些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了大量工作,例如养老机构监管、政策补贴发放和人才培训等,初步形成了全市养老服务的多部门协作框架。然而,针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专项支持政策尚不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尚未健全,缺乏明确的资源整合和协调机制;部门间协作的深度不足,责任分工虽明确但执行时易出现资源重叠或空白区域;高校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受到现有政策激励的限制,无法形成稳定高效的合作模式。为此,迫切需要政府牵头,在明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加强统筹规划和制度创新,进一步优化多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高效发展。
(二)校企沟通机制不健全
校方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缺乏高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院校关注教学目标,而企业则注重经济效益和生产需求,双方的目标未能有效对接,合作常流于形式。
(三)行业吸引力有限
养老服务行业普遍存在待遇低、晋升渠道窄、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这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人才缺口。
(四)实训场景设计不足
泰州市目前的养老服务培训多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场景,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仍需较长时间适应,降低了岗位匹配效率。
三、意见建议
为应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1. 政府统筹规划: 建议市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的指导者,明确校企融合共建养老实训基地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基地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更新和师资能力提升提供财政支持。同时,通过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政策,营造积极的参与氛围,吸引多方力量协作。
2. 高校主办主导: 高校作为培训工作的主办主体,具体负责养老服务人才的教学和实训组织。结合企业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和培训项目,确保人才培养精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
3. 部门协同推进: 建议教育、人社、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分别从政策支持、就业对接、医养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保障,形成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资源共享的多元化投入模式。
(二)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
1. 共建课程体系: 由政府牵头,高校与企业联合制定养老服务专业课程,涵盖护理技能、智能养老设备操作、心理关怀等,确保课程内容贴近实际需求。
2. 派驻“双导师”: 企业选派专业人员进入校园担任导师,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参与研发和实践教学,实现“双向赋能”。
3. 建立产学研联盟: 在泰州市成立“养老服务校企合作联盟”,定期组织校企交流和项目对接,畅通沟通渠道。
(三)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全方位覆盖
1. 校内外结合:校内建设标准化养老实训室,模拟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场景,让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接受锻炼。
2. 智能化赋能: 将智能养老设备纳入实训场景,提升学生对智慧养老技术的操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养老行业发展需求。
(四)提升行业吸引力,优化就业环境
1. 提高从业人员待遇: 制定政策提高养老服务行业薪资水平,建立从业人员职业晋升通道,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行业。
2. 开展社会宣传: 通过新闻媒体和社区活动,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形成尊重养老服务人员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确保实训质量
1. 绩效评估: 建立针对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运行效果的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课程设置、学生满意度和就业率等关键指标。
2. 动态调整: 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实训计划,保持实训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