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1-26 浏览次数: 1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截至2023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044.99万,首次突破2000万;老龄化率26.09%,高于全国4.92个百分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大力培育“苏适养老”品牌,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深度老龄化趋势加快导致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养老服务人才的供需矛盾越发突出,主要表现有:

一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呈现“高”三“低”特点“三高”,即平均年龄高,大部分养老护理人员为“4050人员”;流失率高,统计表明目前我省养老机构中近六成从业人员的从业时间不到两年;劳动强度高,养老服务从吃喝拉撒的基本生存需求到吸痰导尿、精神疏导等辅助医疗服务都有涉及,日工作时长大都超过8小时。“三低”,即学历水平低,初中或高中学历者占整体人数的75%左右;专业技能水平低,存在无证上岗现象,以及系统性服务培训的不足甚至缺失,导致难以应对突发棘手的老年人身心问题;职位认同感和工资水平偏低,传统上把养老服务工作看作是伺候人的脏活、累活,整体上对这个职业的认同感偏低。

二是财政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够。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在学费缴纳、专业建设和学生实习补贴等方面,缺乏一定的财政支持。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不足,各地相继出台一些关于养老机构的补贴政策,但养老机构的发展仍需得到进一步扶持。

三是激励机制乏力、职业发展空间小。目前,养老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较低。同时,由于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不完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有待健全等原因,导致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难以晋级,职业发展通道小。

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解决人才来源问题。在全国率先创设集养老服务管理教学、科研、培训、实务、标准研制等产教研培一体化机构。引导和鼓励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并采取政府奖助学金、生活费补助和社会捐助等吸引学生报考。对报考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承诺毕业后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期限不少于5年(可灵活调整),并与该地民政部门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的全日制学生,可按规定享受减免学费和相应的生活补助。鼓励相关院校开设贫困地区或者贫困学生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学习、实习、就业等实际问题,吸引其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结合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在基层特别是镇(街道)、村(社区)开发一批为老服务岗位,吸纳人员就业。加强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创业支持,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帮扶。

二是重视强化规范管理,做好配套保障。打通养老服务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地位和薪酬水平。建立养老服务行业的准入门槛,提高持证上岗率,健全行业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水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大力培树行业先进典型,依法严惩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培育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鼓励发挥养老机构行业组织自律作用等途径,强化养老服务人才职业道德要求和服务机构诚信经营意识。

三是加强人员激励保障,鼓励社会参与。指导有条件的地区调查发布养老服务人才市场工资价位信息,引导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考虑从业年限、劳动强度、技能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养老服务人才工资水平,并将工资分配向一线员工倾斜。丰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对价形式,鼓励全社会各类人才积极参与为老服务,对在养老服务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嘉奖。在养老服务领域创造更多适合年轻人发挥的平台,建立更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不断增加年轻人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欢迎关注南京中医药大学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中心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 苏ICP备11032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