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进军 : 以现代科学之光,照亮中医药千年智慧
发布时间: 2024-11-03 浏览次数: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发展中医药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深受鼓舞,更加努力地进行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工作。在这条道路上,我仿佛是一名行走在古老与现代交汇之处的摆渡人,肩负着将中医药这一瑰宝传承下去的重任每一步前行,都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

2009年,我自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博士专业毕业,机缘巧合之下,我加入了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汪受传教授对我寄予厚望,并委以重任,让我负责建立了学科科研平台——中医儿科学研究所。这项任务不仅是对我专业能力的信任,也是对我的一种考验。在此基础上,2014年我们成功申报了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我深知责任重大,除了管理好实验室,提升平台建设和自身专业能力亦是当务之急。带着这样的期冀与责任,我们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坚实步伐。

生命组学是一种从整体视角认识生物体的研究技术,与中医药“整体观”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中医药的整体观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涉及身体的各个方面。生命组学同样从整体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生物体内各种分子的相互作用来理解生命现象。在综合考量后,结合个人的知识背景与组学的特性,我选择了代谢组学作为平台建设和个人业务提升的主要方向。中医儿科学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实验室借此机会购置了多台先进的质谱仪。然而,代谢组学对我和团队来说尚属陌生领域,于是我们决定前往世界最顶尖的代谢组学实验室深造,以期掌握这项前沿技术。

在充分了解国际代谢组学领域的发展情况后,我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NIH西海岸代谢组学中心主任Oliver Fiehn教授(代谢组学创始人之一)取得了联系,并在江苏省教育厅的资助下顺利获得了访学机会。20149月初,当我踏入Fiehn实验室时,被其先进的设备所震撼,实验室内的质谱仪总计有十余台,且自建了强大的代谢组学数据库。Oliver教授了解我的情况后,建议我将学习重点聚焦于代谢组学数据处理和代谢通路分析。自2014年至2018年,我前后三次前往Fiehn实验室深入学习代谢组学与脂质组学技术。作为世界顶级的代谢组学实验室,Fiehn实验室每月邀请国际代谢组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学交流,我在这里接触到了该领域的最前沿知识,使我眼界大开,受益良多,并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更好地应用到中医药研究中。

归国“共创”是我学成后的关键词。回到祖国,我利用自己实验室的质谱仪,结合Fiehn实验室的数据库,与团队共同建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代谢组学平台。这个平台成为了探索中医药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有力工具,我们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医儿科病证代谢组学及转化医学研究,并培养了十余名中医儿科学和中药学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2018112日,我邀请Oliver Fiehn教授访问我校,并与我校签订了共建中美“医学代谢组学联合实验室”的协议。这个“联合实验室”旨在以中医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代谢组学等系统研究方法和技术,推进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研究,助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202312月,“联合实验室”又成功申报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将选派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前往Fiehn实验室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推动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助中美“医学代谢组学联合实验室”这一平台,我带领团队创建了中医儿科病证代谢组学方法体系,并率先在国内开展中医儿科病证代谢组学研究。我们采取了创新的“肺表面活性脂质组学”策略研究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并成功应用于病毒性肺炎、哮喘等呼吸疾病的研究。此外,我们还研究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全的胆汁酸谱库之一,建立了基于肠道菌-胆汁酸的中医儿科病证代谢组学研究体系,并成功应用于肥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代谢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研究中。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学科(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赵霞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的学科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项,以及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科技厅等省部级课题58项,横向课题15项;发表了高质量论文126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共计7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24.5;授权发明专利20件,其中6件已成功转让;牵头发布了6项国家标准;获得了包括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内的各级奖项30余项;获批12个医院制剂,其中小儿消积通便颗粒和小儿降气平哮合剂等6个医院制剂已成功转让,转让金额总计530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中医药人指明了方向,强化了我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今后,我和团队将继续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积极吸收现代科技文明成果,提升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时代应用价值与活力,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每当回想起这段旅程,内心都会涌动着一股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守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要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带领团队接续奋斗,聚焦用现代科技解读中医药原理,实现对中药功效物质及其防病、治病机理的定量化和科学化解析,彰显中医药的千年积淀与价值,开拓出新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研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物,向实现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目标不断前进。


 



欢迎关注南京中医药大学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中心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 苏ICP备11032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