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孔法:关于全面推动我省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11-09 浏览次数: 307

调研情况: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尤其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了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再次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江苏作为中医名医名家辈出的中医药大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是落实中央和省委“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健康江苏”战略、推进全省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的内在需求,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分析:

虽然江苏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上作了众多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省内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仍显薄弱。目前,省内高校的中医药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仍是空缺,没有中医优势病种和特色疗法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未建立中医药为特色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未建立省级层面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科研支撑平台,未建立高水平的中医领域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二是医派之间交叉融合发展不足。传统中医流派比较分散,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仍需加强,缺乏以数据为支撑的中医疫病分析决策科学方法,尚未建立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中医疫病决策支持平台,以及中医领域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交叉协同创新体系。

三是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程度不高。没有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体系不完善,智能化程度不高,省内中医院有不少经过临床检验的优质中药复方制剂品种,但是仍局限在医院内部使用,产业化程度不足。

具体建议:

对此我们建议:

一、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医药科研平台

一是加强我省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工作。在我省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有中医药优势学科的高校,设置中医理论、中药资源、中药创新、中医药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的科研设备采购和更新;鼓励拥有培育点的中医药优势学科高校,引入具有可与中医药交叉融合研究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创新。

二是支持我省中医院建设、申报中医优势病种和特色疗法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院在肾病、高血压病、儿科、肿瘤和妇产生殖等方面中医诊疗极具特色,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诊疗经验,并且也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名医名家辈出;南京市中医院在肛肠病也是中医诊疗的优势病种,是国家中医肛肠重点学科。对于这两家医院,我省应充分挖掘他们的优势病种和特色疗法,支持这两家医院建设和申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原点,辐射全省,从整体上提升我省基层中医机构的相关病种的中医诊疗水平。

三是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省级中医药科研防治平台。依托我省中医学优势学科,联合江苏省中医临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省传染病医院和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建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科研平台;制定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在平台中支持温病学和中医临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设,支持建立中医领域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在省内建立一支强大的温病学和中医临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人才梯队,避免出现相关中医药学领域的人才断层。

二、建立交叉融合的中医科技创新机制

一是促进我省中医流派的交叉融合创新。调查梳理我省传统中医流派,准确定位,从中找出亮点和重点、个性和共性,并经过科学整合和提炼规划,凝聚成独具特色、彰显魅力的全新流派;大力支持传承和弘扬我省传统中医流派,擦亮其中的“金字招牌”,实现中医药品牌的振兴发展;成立传统医派传承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传统医派的传承保护,以及近期、远期的规划制定和政策协调,把对传统医派的传承和保护,作为建设健康江苏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二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防治疫病的交叉融合创新。开展古今中医防治疫病文献研究,对古今中医不同的疫病理论与诊治方案进行梳理和数字化处理,建设中医疫病防治文献数据库;收集近代以来急性传染病的发病以及中医药诊治理论与方案,建设中医疫病防治临床数据库;建设中医防治疫病决策支持体系,建立中医疫病数据中心,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药防治疫病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建中医疫病防治知识库。

三是在中医领域开展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以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科研平台为核心,以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为支撑,构成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交叉协同创新体系;重点做好中医和中药、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中医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鼓励中医药院校与省内重点高校开展优势学科的交叉协作,共同促进中医事业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江苏中药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加强现代中药材种植体系建设。支持现代中药材种植体系的科学研究和示范应用,加大支持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中药材种植领域的科学运用;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建设现代中药材种植体系的方法和路径;优选我省道地中药材品种,建立中药材智能种植示范基地,加强“智能+”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的推广和引领作用。

二是建立现代中药生产流通体系。设立中药创新应用专项计划,鼓励大型中药制药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以智能化的中药生产技术为核心,探索建立现代中药生产质量标准;建立中药线上流通体系,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医院和患者用药需求传递到中药材的种植和中药生产环节。

三是加速临床疗效显著的中药复方制剂产业化。成立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专家委员会,发掘我省主要中医流派的经典名方资源,并鼓励运用符合产品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新的研究和生产,实现经典名方中药制剂的二次开发和升级;梳理我省有院内中药复方制剂资源的中医院,鼓励这些医院与省内中药制药企业合作,在已有临床应用经验和临床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性评价技术标准,并积极将院内的中药复方制剂申请中药新药,进行市场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

 


欢迎关注南京中医药大学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中心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 苏ICP备11032525号-1